似水流年,如火青春
——于刘少奇纪念馆走访校友彭明建、龙文阳、涂小波、黄玲、罗清
刘少奇与宁乡师范学校背景:
1916年,刚刚从玉潭高小毕业的刘少奇,在老师梅冶成的推荐下,与同学结伴来到长沙求学。时任长沙楚怡小学校长的何叔衡对这个同乡的年轻人颇为青睐,力荐他前往宁乡驻省中学插班就读初二。在他的推荐下,宁乡驻省中学校长黄锡类也对刘少奇的勤奋好学和才思敏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插班考试,破格将他编入二年二期五班学习。刘少奇就此开始了和宁乡驻省中学的缘分。
刘少奇在宁乡驻省中学学习期间,除了重视学习自然科学外,也在校长黄锡类的影响下,注重时事政治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时刻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存亡。1916年冬季,黄兴、蔡锷先后病逝于日本和上海,噩耗传来,举国哀悼。湖南各界在长沙北门外曾公祠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驻省中学全体师生列队前往吊唁。刘少奇走进灵堂,看到黄、蔡遗容,失声痛哭。以后,他又多次到灵堂,手抄全国各界送来的挽联二千九百多副,以表达对黄、蔡的崇敬和缅怀。而在长沙掀起驱除反动军阀汤芗铭的斗争活动中,刘少奇与驻省宁乡中学300多名学生一道,接连几天参与各界民众集会游行,甚至在与汤芗铭卫队的冲突中,勇敢地冲在第一线,以至于被警备队关押,后经黄锡类和何叔衡出面交涉,才被保释出来。
虽然刘少奇在宁乡驻省中学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但这一年中的种种经历和学校生活却给予了他深刻的影响。1957年5月,刘少奇回湘视察时,专门登门探望黄锡类,以弟子礼向自己曾经的老师表达敬意。
在时代的更迭中,曾经的宁乡驻省中学更名为宁乡师范学校,今日又发展升格为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然而,一所宁乡地方的标志性学府,一位宁乡地方的新中国伟人,在岁月的长河中,两者之间的缘分从未断绝。
1988年,湖南省宁乡市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正式开放,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剪彩,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正门悬挂的纪念馆匾额。纪念馆的成立彰显了宁乡地区的红色革命传统,而同为宁乡地区革命和文化传统传播者的宁乡师范学校就此和纪念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纪念馆成立以来,前前后后有近二十位宁师的学子来此任职,宁师担负起了为时代传承革命精神的责任,以优良的教育品质培育出杰出的地方人才,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建设。
时值长沙幼儿师范学校建校120周年,学校校史办走访了现于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内工作、曾经从宁师毕业的学子们,他们分别是纪念馆副馆长彭明建、副馆长龙文阳,以及纪念馆干部涂小波、黄玲、罗清。在校史办主任何重兴与校友的热烈交谈中,大家共同回忆了曾经宁师那些难忘的岁月,也展望了在宁师学子们的辛勤建设下,宁乡地区多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在座的校友,既有来自80年代中师教育最兴盛时进入宁师学习的,也有在新千年时期经历国家毕业生工作分配方案改革的,他们共同承载了宁师最美的一代记忆。当他们回忆母校时,记忆最深刻的便是以下三点:
一是宁师优秀的教师队伍。宁师的教师不仅有着高尚的师德师风,对待学生也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富有责任感。校友黄玲说道,自己是2000年入校的,毕业时恰逢国家不再分配工作,当时自己非常的焦虑,对未来也充满了迷茫。当时学校招生就业处的老师们,对毕业生的未来去向非常上心,也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自己获得了前往刘少奇纪念馆面试的机会,并最终得以录取,在这里一直工作到今天。其他校友也纷纷提到自己和老师之前的诸多感人事迹,让我们仿佛又看到那个和谐的校园里,师生和睦,相亲相爱的一幕。
二是宁师坚实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师生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在校内参与的课外活动则更多。然而也正是这些方方面面,几无遗漏的多方位教育,才塑造出了中师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这些校友既有活跃于篮球场上的体育积极分子,也有每日在书桌前挥毫泼墨,练习三笔字的“儒雅书生”。在他们的记忆里,难忘是当年课前全班合唱的响亮歌声,也是每天琴房里袅娜至深夜的悠扬琴音。得益于在校期间培养起来的种种技能,校友们在参加工作以后,往往能在同辈人中脱颖而出,迅速受到领导和单位的赏识。
三是宁师诗意的校园氛围。宁师的诗意融于校园的每一个地方,乃至每一个角落。它既是那棵陪伴了学校百年的老银杏树,是那栋展现着岁月沧桑的红砖琴房,也是校门口谢老亲笔题词的校名碑石,是学校珍藏的一件件革命文物。而在这些满载着故事的物品之外,诗意还体现在宁师的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子身上,他们充满了理想和信念,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热情,让每一个从宁师毕业的校友,在回忆中留下的,都是一页鲜红如火的亮丽青春。
似水流年,如火青春。校友们回忆起自己曾经的老师,聊到相熟的同学,谈起各自的生活和离校后的际遇,有感慨,有唏嘘,有喜悦,也有忧伤。而无论哪一种情绪,在他们的回忆中,都深深地烙印着宁师的标记。在走访的最后,每位校友都以录制视频的形式,对母校大声表达了自己最诚挚的祝福。而他们洪亮的声音中体现出来的,还有着以宁师学子为荣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