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如磐,初心如故
——记拜访全国优秀班主任、小学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刘莉
从宁乡市梅花中学(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原址)的大门走入,绕过教学楼,那里有一栋老旧的房屋。与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学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栋老房子既残破又安静,仿佛是在这片土地过去数十年的迅速发展中被遗忘的角落,又像是凝聚着岁月与时光,始终凝视着这座校园的从未离开的目光。
沿着老房子残缺的阶梯上到二楼,即是一间与房子外表同样简朴的两居室,里面居住着的,是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而她,正是我们今天将要拜访的小学特级教师,也是宁乡师范学校的优秀校友——刘莉老师。
在正式拜访之前,同行的校党委副书记李慧中和校庆办主任何重兴已向我们介绍过许多刘莉老师的事迹,那是一个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一生的感人事迹。然而当我们第一眼见到刘莉老师时,仍然不能不深深地感慨,正是眼前这位老人,在近70年的岁月里,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始终在这座老旧的房屋里,坚守着这片她曾经为之奋斗和奉献一切的土地。她生活的全部,就是房间里几个斑驳的木制家具,和屋外不时传来的那片朗朗的读书声。
刘莉老师对我们的来访十分喜悦,她激动地表达了对组织和领导的感激,同时也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成绩都是在党和学校的栽培下,在学生和家长的配合下获得的。李慧中书记动情地表示,刘莉老师是我们学校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值得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面对这样的赞誉,老人却只是含蓄地摆摆手。当她听闻学校正在筹备校史馆的建设时,尽管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她却还是坚持着站起身来,亲自从木柜中拿出两个已经掉了漆的铁盒。当铁盒打开,我们才看到,原来里面满满地盛着各种奖状、奖章和文件材料,老人一边拿,一边讲述着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那一段段鲜活生动而又感人肺腑的历史就这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1951年,刚刚从宁乡师范学校毕业的刘莉就踏上了小学课堂的讲台,那时的她或许未曾想到,从此以后她便与祖国的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乃至再也未走出过这片校园。在两张泛黄的纸页上,我们看到了一份材料,那是在1978年宁乡县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上刘莉老师对自己27年教育工作的总结。“先进个人”是她应得的荣誉,这份总结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真挚的文字展示。然而我们却知道,在这两页简单的纸张之外,还有更多她未曾写下的东西。
在参加工作第8年的时候,刘莉老师就因为全心全意地照料一个患有脑膜炎的学生,自己也不幸感染上了病菌。而由于放不下繁忙的工作,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就在离开医院的第四天,她昏倒在了讲台上。从那以后,她一直留下了脑膜炎后遗症。但即使如此,她依然拒绝了学校将她调到更轻松的工作岗位的安排,因为她的心是长在小朋友身上的。在总结中,刘莉老师说对待思想教育要严格耐心,然而这短短的一句话背后,是她在无数个清晨和夜晚,为了班上的孩子,苦苦思索教育的方法;在每一个课间和放学,与孩子和家长细致地搭建教育的桥梁。刘莉老师没有将自己的辛苦和功劳记录在“先进个人”的材料里,或许是因为她觉得这些只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称不上“特殊”的事情。但人们却不会忘记她的贡献,就在同年,《湖南日报》用大量的篇幅报导了刘莉老师的优秀事迹,让她的名字传入千家万户。
就在同一个铁盒中,还有一枚红色的奖章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那是1983年由《人民日报》颁发的“全国优秀班主任”奖章。刘莉老师摩挲着这枚让所有教育工作者都不禁羡慕的奖章,又回忆起了另一段历史。那时我们国家正在向着新的方向迈出步伐,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的转折,教育理念、教育研究体系都在不断更新,而刘莉老师虽然已经是一名被广泛认可的名师,却并不满足于原地踏步,也开始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探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抽出时间来学习和研究,本就身体欠佳的她多次出现了病情的反复。但付出总会有回报,长期的学习让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始终沿着科学的道路不断发展,而她的教育工作也因此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同事和家长都赞扬到,刘莉老师将培育儿童变成了一门艺术。她本人也屡屡被推举到县、地、省级的先进代表会议中,最终得到了来自国家的、最高级别的认可和奖励。
其实,一篇短短的文章又怎能说尽一个坚守了近七十年的教育者的全部故事呢?就好比那两枚“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勋章背后,又或者那张“特级教师”的证书之下,都有着数不尽的汗水和说不完的事迹。世殊时异,时代不断变迁发展,这些尘封的事迹和老人一起,在这栋老旧的房屋里跨越了时间的长河。在我们的拜访临近结束的时候,刘莉老师将那些珍贵的奖章和文件无偿捐赠给了学校的校史馆,老人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贯彻一生的信念——无私的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刘莉老师坚守着这片曾经既是她的母校,也是她倾尽了一生心血的土地,将如磐石坚定的信念和教育者赤诚的初心,跨越时光传承了下来。今天,我们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就将从老人的手上接过这历史精神的传承,在新的时代继续谱写教育者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