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七年暑期毛泽东、萧子升、萧蔚然游学

作者:校庆办 时间:2023-04-25 点击数:

19177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放暑假,毛泽东(湘潭韶山人)、萧子升(湘乡人)、萧蔚然(安化人)约好外出游学,考察湖南农村和湘北的风土人情。

这次游学,他们漫游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

1917年夏,毛泽东、萧子升、萧蔚然一把油纸雨伞、一个布包、赤脚草鞋、身无分文,开始了游学之旅。当年他们形如乞丐,靠给富户写对子解决食宿。出发前,毛泽东和萧子升合作了一首诗:雨伞行囊负一肩(毛),头无冠带手无钱(萧)。察看河山千万里(萧),如何整治寻本源(毛)。

七月初,他们从长沙大西门出发,渡过湘江,走过一天山路便到了长沙县刘翰林家,与主人谈论起古典经籍跟注疏,临别时还得到了四十块铜板的大红包。

他们告别刘翰林继续徒步进入了宁乡境内。从宁乡夏铎铺镇石仑关出发,经历经铺来到了县城。

他们到县城拜访了县劝学所所长喻士龙。喻士龙,宁乡流沙河青山桥人,清光绪年间秀才。1903年,他与革命党人周震鳞、齐璜等创立了宁乡驻省中学,并担任教学工作,1913年担任宁乡驻省师范讲习所校长(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前身),1915年任宁乡县学监经理,后任宁乡县劝学所所长。

喻士龙热情接待了三个游学青年,他很赏识萧子升的文才,但更喜欢毛泽东的朝气。晚上还和毛泽东共寝一室,抵足而眠。

喻士龙比毛泽东大十九岁。毛泽东与之共寝时,一道抨击时政,无所不谈,相互引为知己。次日临别,毛泽东以喻士龙先生大名开头,杜撰士为国家宝,龙乃江海灵一联,相赠留念。土龙先生却馈以两串缗钱作盘缠,真是难得。(也许由于印象深刻,在四十二年后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休息室见到内政部长谢觉哉时,还向他打听当年资助过自己的宁乡劝学所喻士龙所长,对互赠对联、馈送川资等事,记忆犹新。)

毛泽东他们拜访喻士龙先生后,又到梅家田慕名拜访了梅翰林,还到了南门桥,驿马坪,并作联云封狮顾寺,桥锁玉潭舟留念。

他们还在同学王熙家住了两晚,访问了香山寺。

香山寺在县城小西门外香林山上,毛泽东看过之后,颇为赞赏地说:“这处宋朝年间建造的寺庙,前门额题楚沩第一景,寺内古树参天,山门、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阁,相当壮观,琉瓦飞檐,螺旋拱斗,具有艺术观感啊!”

他们离开县城,沿沩江继续西行,在回龙山上白云寺小住两日,跟络绎不绝的香客交谈,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了解农民的思想,民众受压追、受剥削的根源是什么?

为了让寺院免除他们两天的食宿费,他们作了一首诗:晚霞峰间起,归人江上行;云流千里远,人对一帆轻。落日荒林暗,寒钟古寺生;深林归倦鸟,高阁倚佳人。萧子升用毛笔书写赠给了方丈。这首诗是萧子升、毛泽东两人共同完成。一、二、五、六句是萧子升所作,三、四、七、八句是毛泽东所作。

他们下山后,沿着沩江,走到双凫铺,跟着行路人踏过了沩河上用二十多块木板搭的长桥。虽然夏天的太阳还是很晒人,但走在河堤上,微风吹拂,还是有些凉意,他们快马加鞭赶路。

太阳爬上天空不高,他们便来到了云山书院。云山书院是县级书院,相当于乡学一类初级教育机构,曾提出修书院,广育婴的宗旨,便于乡民子弟就读。书院创办后,受维新变法影响,教学内容开始掺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课程,一度成为宁乡新文化运动中心。

他们走近书院,看到改成新式学堂的云山书院,颇具气势,校门口贴了一副红联为将十年每思禁暴安民愧无格致正诚本领,读书万卷须知明体达用不外子臣弟友常经。萧子升从头念到尾,毛泽东和萧蔚然认真看着。萧子升向门卫打听,谢觉哉、姜梦周(两位老师曾担任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前身宁乡甲种师范学校老师)等老师是否在学校,门卫回答:学校放暑假,他们都回家了。

他们很想见到这几位新派先生。

云山书院整个建筑是呈字型布局,宏伟壮观;院东有魁星楼,俯瞰田园;院西有步云桥,横跨沩水。从书院的总会门至光师殿共建四进十六斋,有长桥夕照云寺钟声等八阁十景。他们走遍了书院的每一间教室、回廊、楼阁……还欣赏了长桥夕照景色。晚上留宿在书院。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继续沿沩江而上,来到了宁乡西部重镇——黄材镇,这里有条临沩江边的街,分段为上河街和下河街,街长近两里,店铺林立。毛泽东和萧子升分别写了几副对联。萧子升放不下架,毛泽东拿着对联分送几家大布庄、盐庄、粮栈。毛泽东进店一个恭喜发财、出店一个发财同喜,打发的红包,一块光洋的有,五块铜板的也有,有的只给了半吊缗钱,不论多少,伸手都接了。

他们离开黄材,经过姜公桥,走过小河街,顺涓水河而上,来到了沙田乡的杓子冲何叔衡家。

他们三人站在地坪里,每人对着何叔衡说:发财发财!”何叔衡领着三位同学进了屋,忙向三位同学介绍来家串门的梅冶成:咯是上宁乡八都梅冶成(曾担任宁乡甲种师范学校老师),在宁乡玉潭高等小学教过九年史地,我们既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又是同文镇一镇的乡邻。”“啊啊!宁乡玉潭、湘乡东山,都是有名的高小啊,看样子,梅先生大鄙人一个甲子,当叫您梅老师了!”毛泽东握着梅冶成的手风趣地说。

何叔衡看他们三人,每人背把油纸雨伞,挎个蓝布包袱,估计要么是换洗衣裤,要么是纸笔图书,有些疑惑地问道:“三位老弟暑假里一不回家扮禾,二不留校读书,出来旅行呀?

何胡子,当真的跟你讲,我们三个暑假里结伙做游学先生,在湘中地区边旅游边做做调查,了解民情嘛!毛泽东接着回答。

润之,我知道你读书的主张,是不但要善读死书,还要善读活书;不但要善读有字之书,还要善读无字之书。这活书和无字之书,就埋藏在普通百姓生活当中,是吧?”何叔衡顺势而讲。这就是徐夫子特立(1905年就读宁乡驻省中学速成师范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前身)教导的,先做人民的学生,然后才能做人民的先生嘛!毛泽东肯定地回答。

梅冶成问道:三位同学,你们到宁乡,游了哪些地方呢?

萧蔚然把游过宁乡什么地方,遇见的人一一道来。

毛泽东特意补充他与喻士龙的相遇、交流、互赠对联,馈送川资等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是当然,我和他在玉潭学堂共事几年,深知他为人正直,思想开明,志同道合之友啊!梅冶成一听客人赞赏他的故交,格外高兴。

何叔衡、梅冶成与毛泽东、萧子升、萧蔚然在沙田杓子冲相聚五天。

五天之后,他们翻过沩山,观瞻了天下闻名的千年古刹密印寺,询问了全国寺院分布、和尚数量,翻阅了流通处刻印的佛家书籍,和老方丈讨论了佛家经义和老庄哲理。老方丈见他们聪颖好学,谦恭礼让,特地和这三个游学先生共进斋席。很多和尚请毛泽东、萧子升在扇子和经卷上题字,以作留念,毛泽东还特地交了一个十五岁的小和尚作朋友。告别密印寺时,方丈叫知客打发他们三十个铜板。

毛泽东和方丈两人纵论深谈了两天三夜,毛泽东也由密印寺之行感悟: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还曾感触深厚地谈及此事,1956年,毛泽东亲嘱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起来。

他们三位同学从密印寺出来,又兴致勃勃地翻过沩山最后一线高岭,到达了安化县司徒铺。萧蔚然回家了,毛泽东、萧子升继续游学,一直走到了安化县城梅城。

他们还去了益阳、沅江,前后步行九百里,靠自己才学度过三十多天,增长了见识,了解了民情,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