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1911),梅冶成已在玉潭高等小学堂教了四年史地课。在每届新学年的头堂课上,他都要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幅中国大地图,用竹篾片指着被帝国列强瓜分的神州大地,气鼓鼓地告诫学生,大清政府腐败黑暗,软弱无能,列强势力太大,欺侮太甚,以至国将不国。炎黄子孙能俯首为奴吗?不能啊!应奋起救亡,挽救华厦!“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明,少年勇,则国强!请牢记,牢记!”
辛亥年武昌起义时,湖南新军首先响应,湘抚逃跑,革命“暂时”成功。消息传到九十里的宁乡,梅治成率领大队学生,背起平时训练用的木枪,高高举起一面白布大旗,上面用大毛笔书写一个楷体“漢”字,从南门进入骆公祠,然后来到西正街,高呼口号,游行庆祝,沿街巡察,帮着同盟会同志维护革命秩序。他还带着几十个男女学生,守住县城东、南、西、北四门,手握剪刀,来往男子见一个,他们就上去剪一个,把大清那两百多年的长辫子剪下来,丢进篾箩里,“让它见鬼去吧!”学生们都这么叫喊着。男子汉、伢子们剪过了头,个个嘻嘻哈哈。几个老秀才摸摸脑后辫子不见了,只剩下一把花白的短头发,竟当着大众的面,双手抱着脑壳捶胸顿脚地哭了起来,惹得街上看热闹的人,围成了一堆堆、一圈圈。学生们在梅老师带领下,喊着“打倒皇帝!”“革命万岁!”将宁乡县热闹了个遍。
过了些天,梅冶成又带了二十几个年纪大些、个子高些的男生,来到了县城东门外云龙桥,这里竖了块长江五省水师提督黄少春的大牌坊。黄少春是灰汤石谷潭人,原为太平军战士,后降左宗棠湘军,好用大刀,没到三十岁便因战功升至浙江提督。同治二年来,他在浙江淳安截去逃离南京的洪天贵时,杀死了护卫这个小天王的堵王黄文金,后来又在总督刘坤一手下,镇压过起义的自立军。八十岁时加衔为太子太保,并于该年去世,清王朝下诏加恩礼葬,县衙就在沩江风光带上,最近为他建造了功德牌坊,有五六丈宽,三四丈高,甚是威风。梅冶成指着这块歌功颂德的麻石新牌坊,气愤地对学生们说:“在前清王朝,农民最深受压迫。官逼民反,所以洪秀金、杨秀清喊着‘有田同耕,有饭同吃’的口号造反了。这个黄少春,其实也是个穷农民出身,投降湘军后,杀了好多太平军战士,尤其是他后半生,还帮前清这具腐朽僵尸,向自立军大开杀戒,确实是宁乡一个前清的忠实狗腿子。今日帝制推翻了,还留着这个牌坊,这是我们宁乡的耻辱!”
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动下,带着木枪、木棍,一齐叫喊:“砸了它,毁了它!”
云龙桥过去一点点就是狮顾山,也就是道光年间进士梅钟澍的故居梅家田。梅翰林的孙子梅颐杰恰好路过此处,便上前看个究竟,一见是本家老师,忙上前打躬作揖,说道:“冶七祖公呀,莫忙砸,莫忙毁,这也是梅家田一道风水啊!”
“颐杰,黄少春死了才几个月,捧马屁的就立起了大牌坊,值吗?你就不要为前清狗腿子讲话了。”梅冶成不顾眼前晚辈前年曾当过玉潭学堂堂长,是自家上司,讲话毫不客气。
“冶七祖公呀,请借步说话!”梅颐杰扯着梅冶成走过十几步,在一棵柳树下,细声说:“你们莫毁牌坛,叫黄家后人出来了事吧?”
“怎样了却呀?”梅冶成鼓起眼珠问道。
“黄少春做大官几十年,刮来的金银要用船装,他在灰汤起了青砖大屋,买了很多田土,不怕冒钱呀!”
“哼!黄少春双手染满穷人鲜血,叫他后人出钱来赎罪也要得!嗯,你倒出了个好主意!”梅冶成想了一想,要发的火也发了,觉得这样收场也不错。
两个月后,黄少春的后人知道如今是民国了,大清王朝完蛋了,没得靠山了,于是在梅翰林孙子的调和下,和梅冶成等几个同盟会员达成了不毁牌坊的协议:黄少春后人拿出现银两万两,充当全县教育经费。其中一万两作为宁乡县学生省师范讲习所办学经费,一万两为各乡镇初小开办费。
梅冶成敢作敢为,为教育界办了一件大好事。
宁乡甲种师范(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时期,梅冶成担任该校的史地教学,他的教课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根据后走上革命道路的甲师毕业学生刘立清回忆:“他上课不死守课本讲授。上地理课时,他指着中国地图,环视一下全教室,看着聚精会神的学生,大声讲道,‘这就是我们地大物博的中国。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但却灾难重重。我们的民族,勤劳勇敢,然而是穷苦不堪。我们是炎黄子孙,要热爱自己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要挽救自己这个被到强瓜分的国家!’梅老师每授一堂课,就好像在作一次演说。同学们常常被梅老师精彩的讲课所激励,自然而然就记得住、用得着。梅老师不是把知识向学生死灌,而是启发式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