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觉”的油灯
1925年2月,中共宁乡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宁觉”支部在宁乡甲种师范讲习所(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的前身)的一间教室正式成立。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宁觉”之光陈列室,是对“宁觉”支部成立时会议室的复原。
会场一头的讲台上放着一张旧式书桌,桌上放着一盏老式玻璃油灯。教室两边墙上挂着两盏油灯,正中的墙上挂着有斧头和镰刀图案的红旗,整个会场彰显朴素、庄重之感。
书桌上的老式玻璃油灯高30厘米,宽15厘米。外部为木制框架,四个木柱都刻有凹槽,槽中装上了玻璃,防风吹熄。油灯顶部有铁质灯罩,并配有铁丝提手,油灯里面放置了一个铁铸油盆。
墙上悬挂的两站油灯,一盏为雕花木架油灯,高33厘米,长18厘米,宽15厘米。底座为木板,木架中间为一固定的竹筒,竹筒上放置一个铁铸油盆,并配有铁制提手。另一盏为竹筒油灯,竹筒直经13厘米,竹筒上同样放置了铁铸油盆,并配有高33厘米的铁制提手。
1925年2月,中共湖南区委经过研究,认为党在宁乡甲种师范的力量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水平,同意在甲师成立党支部。中共湖南区委书记罗迈(李维汉同志代名)冒着严寒来到宁乡。到县城后,罗迈与甲师学生自治会主席、中共党员胡辉接上了头,决定就在当天成立中共宁乡第一个党支部、召开支部第一次会议。尽管当时已经实行国共合作政策,但党的活动仍然是秘密的,所以会议时间安排在晚上,地点安排在甲师一间普通教室里,教室门口还安排了放哨的同志。小教室里,在三盏油灯的照耀下,胡辉主持召开了“甲师”(也是整个宁乡)党支部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一共四项议程,即:新党员宣誓;宣布成立中共“宁觉”支部;选举支部委员会;分析当前形势,确定支部的工作任务。
会议结束后,红旗和入党誓词及时拆下由罗迈书记带走。1927年马日事变发生,国民党疯狂捕杀甲师的共产党、共青团员,学校被迫停办。学校负责校务的徐玉礼主任,把学校的书籍、教具等财产打包寄存在学校校舍王氏祠一间库房内。这其中就有“宁觉”支部成立时的三盏油灯。
1929年春,喻土龙等倡议兴办宁乡公学,承甲师而来,定名为“宁乡师范学校”,校址设在县城文庙。原甲师校产从王氏祠库房中清理出来移交给新的宁乡师范学校。学校在拆封这些教具时,喻士龙特意交待,用稻草捆绑的三盘油灯不要拆,并告诉财产保管员,这是他担任甲师校长时,中共湖南区委在我校成立“宁觉”支部用过的灯,应当让它作为学校办学的见证保存下来。
此后,学校几度变迁办学地,几更校名,但三盏油灯紧紧地跟着学校而走。因为历任校产保管员都知道,这是老校长交代的光荣使命。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恶浪冲击着学校,学生分成两派进行武斗,学校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并于1969年停办。
这期间,学校总务主任张鹤松(1949年入学校工作),看到校园的乱象,怕学生冲击学校保管室,把所有东西做破四旧毁掉,他把保管室的一些重要校史实物用麻袋装好,要儿子张坚白运回宁乡黄材的老家。张鹤松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因成份为地主,被遣送回老家。
张家父子,一直把拿回家的校史实物视为珍宝,生怕有所闪失,特意藏在自家杂屋,并用稻草严实盖住,精心保管,像传家宝一样珍藏起来。
年过八旬的张坚白老师得知学校要建“宁觉”之光陈列室,把珍藏了的几十年的三盏油灯献给了学校。
三盏油灯曾照亮了“宁觉”支部成立时的会场,也照亮了会场中每位共产党人的胸膛,它为“宁觉”支部成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三盏油灯,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了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这是激情之灯、信念之灯。它历经辗转又回到原点,这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赓续与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