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早期活动家:周震鳞

          刘任之

来源:校史回眸 时间:2021-11-11 点击数:


  周震鳞,字道腴,湖南宁乡县人。1875年出生于贫苦农家。

  早年周震鳞中秀才后,被保送入张之洞所创两湖书院深造,与黄兴同学,又交结了维新派人物谭嗣同。毕业后回湘,受维新派思想影响,决意办新学,吸收西方文明。他担任湖南高等学堂教务长,数年之间,创办了宁乡驻省中学、修业学堂、宁乡速成师范等多所学校,广招优秀学员,徐特立便是当时破格收入速成师范的得意门生。

  戊戌政变后,周震鳞的思想起了根本变化。他意识到旧瓶装新酒的改良主义没有出路,只有推翻满清实行民主共和才是正道,于是由专门办学而转入政治活动。1903年黄兴自日本回国,周震鳞为他举办30寿庆,刘揆一、宋教仁、陈天华、章士钊、谭人凤等20多人前来祝贺。借此机会,以周、黄二人为首,秘密成立了湖南最早的革命团体华兴会。1905年8月,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在日本东京合并成立同盟会,周震鳞委托黄兴签名参加,成了首批会员之一,并被委派为同盟会“湘支部长”。从此,周震鳞在思想、组织、行动上,成了民主革命早期的活动家。

  1906年,周震鳞被清廷密探侦悉为“革命乱党”,张之洞下令通缉,周急奔日本,首次与孙中山见面,受到孙中山器重。次年,又奉命回国活动,化名以安徽公学教员身份作掩护。不料又被端方密探侦悉,幸得当时端方文案、两湖书院老同学熊希龄急告得脱,化名奔北京师大任教。这段时间,他在《帝国日报》《顺天日报》等报刊上撰文,宣传革命,1909年以言论过激被捕,保释后再去日本。

  周震鳞在几次革命的关键时刻都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1911年由日本回湖南,联络焦达峰、陈作新等发动新军积极响应武昌起义,一举光复长沙。1912年担任湖南省代表参加组建中华民国政府的协商会议,认清了袁世凯的本质,他说:“袁内怀奸诈,对国民党人深怀妒忌,对湖南有关财政外务的要求,口惠而实不至。”袁采取拢络手段,委周为教育总长,他坚决拒绝。回湖南后,联络柏文蔚、李烈钧等,准备兴兵讨袁。1916年蔡锷护国军讨袁成功,周震鳞奉孙中山之命赴北京参加国会,深入虎穴,与北洋军阀作政治斗争。他主编《真共和报》,与假共和对抗,专门揭露军阀借“共和”之名行害民卖国之实的罪行,不久,报纸被段祺瑞下令封闭,被逼南下。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后,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1919年,孙在上海筹备北伐事务所,周震鳞任秘书长,主持具体事务。次年回湖南,发动湘军将领鲁涤平等拥护北伐,谭延闿不从,周计使张振武杀谭之亲信萧昌炽,逼谭下野,为北伐扫除了大障碍。周震鳞献身国民革命,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追随他直到他在北京病逝。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周震鳞以元老资格被任为国民政府委员。因与蒋政见不合,被排挤免职后,迁居上海,读书写字,不问国事。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拥护团结抗日,他回到南京,重任国府委员。在此期间,他鼓励薛岳等将领积极抗日,并掩护大批共产党员开展抗日工作。解放前夕,他与程潜密谋策划起义,配合仇鳌担任自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后,周震鳞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敬重。1964年病逝,徐特立以恩师崇之,守灵哀悼。

       (本文刊载于1998年4月9日《团结报》第1914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