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本土文化是湖南传统文化的精粹,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基于我校高职高专的发展平台及校系领导的支持帮助,为了更进一步对湖南本土“非遗”舞蹈进行深入研究,我校艺术系于2021年9月18日至23日组织舞蹈教师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湖湘地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采风调研活动。本次采风调研由艺术系舞蹈教研室主任李潇潇带队,龙谐思、李利德、何婷参与调研。
团队成员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默戎镇、乾州、龙角村、吉首市、古丈县等地展开调研采风,走访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州级传承人数十位,全面了解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湘西苗族鼓舞、土家族织锦、苗族童子鼓舞等。调研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深入挖掘湖湘本土丰富的舞蹈资源及舞蹈相关资源,积极推进我校艺术系舞蹈系列成果的发展,努力提升我校专业教师的编创能力与科研能力。
团队成员与湘西苗族鼓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敬莲老师的合影
从湘西苗族鼓舞的整体上来说,种类多达十多种,常见的有:四面鼓、迎宾鼓、丰收鼓、猴儿鼓、女子单人鼓、男子单人鼓、团圆鼓舞、童子鼓舞等。这些鼓舞的动作特点是:打鼓起舞、节奏明快、动作舒展大方、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四面鼓》是默戎镇龙鼻嘴村流传的苗族鼓舞,以女子鼓舞中的四方鼓最为出名,也是默戎的地方特色鼓舞。它因一鼓四面、四人同打一鼓得名;《猴儿鼓舞》灵巧多变、风趣诙谐、挑逗戏耍、时而打鼓、时而离鼓、表演协调风趣;《男子鼓舞》多为膝盖矮蹲、全身舞动、动作粗犷、豪放刚健;《女子鼓舞》动作温婉娇媚、轻盈柔软、身态柔美、极富表现力;《团圆鼓舞》场面宏大、边敲鼓边跳舞、动作柔美、内容丰富、队形变化以圆圈为主。
团队与省级苗歌传承人吴腊宝老师合影
吴老师收集整理苗族词谱十余套,并在采访现场录制平腔、平清腔、高腔以及现代编创曲目数首小样,为我校舞蹈专业精品课堂以及原创作品的排演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团队参与到“2021年古丈非遗培训成果展示”演出工作中
这次演出展现了古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现场的古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传承成果展牌中,展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七项,省级非遗项目十项,州级非遗项目45项以及正在积极申报的传统项目十二项。演出间隙,我校教师与各节目负责人交流演员、排练、传承等方面的问题。
调研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深入挖掘湖湘本土丰富的舞蹈资源及舞蹈相关资源,积极推进我校艺术系舞蹈系列成果的发展,努力提升我校专业教师的编创能力与科研能力。此次采风调研之行收获丰富,艺术系舞蹈教研室并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挖,持续开展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