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一句话,杨少武老师说,他就是这位“守望者”。
2019年5月19日,我校在汇智厅召开2019年上学期第六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全体班主任老师参会,优秀班主任代表杨少武老师做分享发言,讲话主题为“做学生成长的‘守望者’”。
首先,杨老师讲述了守望的前提。一是坚守信念。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合格社会公民,他认为就是“文化人”。什么是文化人,有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人着想的善良的人,就是文化人。二是培养学生的制度感。学生要践行“日行一善”,要有底线,能学会给自己制订计划。三是移植目标。学生应该学会将高中目标细分,直到每日工作计划,让自己充实。
其次,杨老师讲述了守望的内容。高中是学生三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受益终生。杨老师从他班这学期的高台演讲中分享这个观点:只有对失败心存敬畏的人,才能真正明了什么是成功。学生必须有团队意识,因为社会人存在于各种团体中。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杨老师给学生分享了恋爱的四阶段理论、观看了《101次求婚》、《大话西游》等影片,告诫学生如何面对失恋。懂得坚持的意义,尊重他人个性,有着无需提醒的自觉。这也是社会对合格公民的要求。
接着,杨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守望困惑: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如何培养学生既敬畏规则又能约束自我、怎样消除学生的戾气。
最后,杨老师以《一个会说话的“哑巴”》为题分享了他的文章与大家共勉。“教育之路,漫长且永无涯。你若疲惫、苦闷、焦虑,不妨先原谅他们,说不定柳暗花明了呢?即使蜗牛们‘放肆’,掀起‘风浪’,我们也不妨放低身姿,延缓期待,细致观察。其实,你会发现他们早已做出一些超出已有水平的努力,接受了许多不愿接受的事实。当你肯定这点点滴滴、反反复复的蜕变,极有可能他们会成为一个‘文化人’。”
校长助理兼学生科科长刘建乐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杨少武老师的教育思想以及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并号召班主任们要善于调整心态,在管理中贯彻落实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思想引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